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建设

发布时间:2024-03-13作者:工学院

一、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能够在本专业领域从事机器人及系统的安装调试、操作编程、应用维护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

二、核心课程建设内容:

1、《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本课程是工业机器人技术的核心课程,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多个训练的学习,全面、系统地了解工业机器人的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机器人手纵操作、I/O信号配置、基本编程等技能。课程依托工业机器人焊接、搬运码垛、输送链上下料等典型工艺进行训练;包括RobotStudio仿真软件安装,机器人动态夹具设计,基本工作站系统搭建,手动及自动程序、轨迹设计,动态Smart组件设计,多机器人协同联调等内容。

2、《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本课程是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是电气自动化技术、工业控制、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制造类专业的专业拓展课。其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工业机器人的基本概念、系统构成、离线编程与现场编程技术的应用现状等知识,并进行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建模及仿真技能操作训练,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工业机器人编程及仿真设计能力。课程依托工业机器人焊接、搬运码垛、输送链上下料等典型工艺进行训练;包括RobotStudio仿真软件安装,机器人动态夹具设计,基本工作站系统搭建,手动及自动程序、轨迹设计,动态Smart组件设计,多机器人协同联调等内容。

3、《电工电子技术》: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以及汽车技术类等工科类专业的一门必修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在教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本课程的作用和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必要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概况,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与专业有关的工程技术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4、《电气控制技术及应用》:本课程一部分是电机的运行与维护,另一部分是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与检修。本课程采用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思想,以“工作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将“知识学习、职业能力训练和综合素质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5、《PLC及传感器应用技术》:本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核心课程,是电气自动化专业、机电一体化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属于基本职业素质模块类课程。它是将《计算机技术》、《电气控制技术》有机结合的一门专业课程,是机电类学生必修的核心专业课程。

搜索
您想要找的